2012年9月20日星期三

您的位置 >> 教学研究>>科研课题 >>正文

“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日期:2012/11/19 10:12:48 作者:admin 有3048位读者读过

一、课题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要在新世纪实现伟大振兴,创造和谐社会,依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这无疑也包括了聋生这一特殊群体。新《义务教育法》提出了义务教育的均衡性,也就是提出要让这类特殊的人群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

这也是顺应了“十一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符合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要想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学生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十一五”期间学校创办“市示范化特殊教育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情感是聋生从事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聋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能促聋生进认识的发展,能促进聋生意志的发展。列宁说过:“如果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能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聋生因听力的障碍,导致语言发展受影响,使得他们与正常儿童相比,情意素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发展较为迟缓,水平较低。培养良好的情意素质,有助于缩小聋生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使自己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做一个自立自强、残而有为的、于社会有益的人。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

关于“聋生”是指由于天生或语言形成前听觉丧失而不会说话或在语言形成时或形成后丧失听觉,语言功能也受到损害的学生。

关于“情意素质”是指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素质等。“情绪、情感”:心理学把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称为情绪、情感。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冲动性较强、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绪;而把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的、冲动性较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和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本课题中“和谐发展”指的是“聋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从而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关于“情意素质”的培养这一内容,在普通教育中已有了一些研究,但在这种特殊的群体——聋生中还没有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特殊教育的一个新领域,对特殊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和发展。

本课题的理论支持:

1、耳聋学生心理学。它是在校学习的听觉障碍的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学。这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缺陷心理学(或特殊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耳聋学生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活动中的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及情感、意志)的重要依据。

2、聋校教育学。它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聋校教育学又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就其教育的广义概念来理解,它也是研究教育理论及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

3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教育的育人目标也由侧重于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人转为侧重于先行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人。

4、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或使人转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性及实现。区域社会的现代化,必须以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支撑;没有区域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整体转换的过程,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队伍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等,一起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整体。

5、教育创新理论。教育发展的核动力,源自于教育的深层次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教育的创新,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队伍现代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育条件等一切途径和行为创新,其根源来自于教育的深层次教育思想与策略的创新。区域教育的深度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区域教育在思想、策略与举措上的创新。

6、特色教育理论。世界范围的特色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多元主义”(pluralism)的文化价值观逐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当“多元主义”成为一种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时候,就必然要求承认并尊重教育的差异性与个性,必然要求用多元价值标准评价教育,当教育的差异与个性得到尊重并得以提升的时候,就形成了特色教育。多元主义的本质是尊重个性差异与特色,并在差异理解与特色比照中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共同发展。特色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教育价值价的体现,是强调和彰显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又集中表现为学校的个性化,也就是说特色学校是特色教育的具体表现,特色教育是靠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学校来体现的。教育的个性就是通过学校的个性,通过学校各不相同的文化风格来表现的。这种风格表现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课程思想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特色。

7和谐教育理论。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金钥匙。该理论最早为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提出,主要内涵是:通过教育,追求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尽管“和谐教育”的概念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它真正为国人所熟知并接受则是近几年的事。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校软硬件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优化校内教育资源,确保三年内创建市示范化特殊教育学校。

2、通过对聋生情意素质的挖掘,培养聋生自立自强、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发聋生的竞争意识,使聋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教师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核心作用。确保三年内打造一支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素质过硬而又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出挖掘和培养聋生情意素质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视角,着眼于聋生情绪、情感、意志、毅力等多种素质的培养及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1、聋生情意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与研究。

2、聋生情绪与情感良性发展的培养和教育的研究。

21、聋生情绪与情感良性发展的研究。

情绪的强度的研究   情绪的快感度的研究   情绪的紧张度的研究   情绪的激动度的研究   情绪、情感快内容的研究   情感体验的研究   情感稳定性的研究   理智感发展的研究   道德感发展的研究   美感发展的研究

22、聋生情感培养和教育的研究

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   提高语言能力的研究   创造情境、注意熏陶的研究   倾注爱心、以情动情的研究

3、聋生意志的发展的研究。

31、聋生意志培养的研究

32、聋生意志发展的研究

自觉性的发展的研究   果断性的发展的研究   坚持性的发展的研究   自制力的发展的研究

4、聋生情意素质培养的个案追踪研究。

41、聋生课堂情意素质的研究

学习动机的研究   学习灵敏度的研究   学习活力的研究   师生和谐的研究

42、聋生课外活动情意素质的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自然实践活动的研究  

43、聋生家庭活动情意素质的研究

尊老爱幼的研究   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研究   与家庭成员相处的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文献法。学习研究大教育理论,汲取教育科学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撑。

3、调查研究法。我们将对本校的师生关系作一个问卷调查,了解教师、聋生希望有一种怎样的和谐关系和和谐环境。

4、行动研究法。是通过实践者自身实践进行的研究形式。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理论指导—实践与反思”。具体地说,就是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学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想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5、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066月—20061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071月—200812月)

1、对聋生进行问卷调查。

2、根据分工各组进行研究,搜集过程研究资料,形成、修订和完善过程研究成果。

3、各子课题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自查与调节。

4、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请专家来校引领、指导、修订。

5、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091月—20096月)

1、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论文集。

2、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学校将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鉴定研究成果,将把论文送出去参评。

六、课题成果形式

1、《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2、《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论文集。

3、《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个案集。

4、《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图片资料集。

5、《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影视资料集。

6、通过研究,总结出“培养聋生情意素质,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一种操作路径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领导的课题研究小组。

2、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区教科室领导来校指导、引领。

3、学校要不断的发展、提升,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课题理论的支撑。

4、学校将拨给专项经费,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八、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

1、陈开照(学校校长):课题组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

2、戴立铭(学校副校长):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指导。

3、张红付(学校教导主任):课题工作组组长,负责组织各子课题组进行具体研究,负责撰写总课题总结。

4、李家龙(学校总务主任):后勤组组长,负责后勤、经费保障。

5、各子课题研究人员与研究分工:

51聋生情意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与研究。研究人员:戴立铭、张红付、王久保、卞仪敏、张永保、成柳、陈建平、张道芳;组长戴立铭;王久保和卞仪敏负责写出调查报告。

52聋生情绪与情感良性发展的培养和教育的研究。研究人员:王久保、甘传香、虞泰珍、焦义华、江玉宝、张道芳、丁贤海组长王久保;王久保和焦义华负责写出调查报告。

53聋生意志的发展的研究。研究人员:张永保、刘丽文、田宁强、杨宝燕、陈建平;组长张永保;张永保和陈建平负责写出调查报告。

54聋生情意素质培养的个案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卞仪敏、张红付、成柳、邹德梅;组长卞仪敏;卞仪敏和成柳负责写出调查报告。

 

 

 

                         南京市江宁特殊教育学校

2006118

                                (执笔:张红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