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星期三

您的位置 >> 教学研究>>正文

江宁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数学组课例研讨活动

发表日期:2024/1/23 12:32:48 作者:孙怡 有1008位读者读过

江宁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数学组课例研讨活动

2024119日上午,为了反思总结南京市优质课比赛经验,提升我校数学教师学科素养,我校邀请了鼓楼特校周庆老师和姚青老师来指导工作,江宁特校李婷主任、张华副主任以及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2023-2024学期IMG_7891

首先以我校在“南京市2023年优质课”比赛的参赛课《认识几时半》为研究课例,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看课过程中的疑惑,包括环节设计的调整,练习题目的反馈,课堂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周庆老师和姚青老师逐一解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姚青老师谈到到在思考某一问题是否合理时要学会依据初始动机和最终目的达成来辅助判断。周庆老师提出要改变以往先总结经验再大量运用的授课习惯,而要先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感知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规律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2023-2024学期IMG_7895    2023-2024学期IMG_7897

接着,两位专家老师帮助我们重新梳理“认识几时半”的学习难点和学习需求,以《南京市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指导就课堂的目标制定、活动设计、细节把握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享。最后,两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也现场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短短两个小时的分享交流活动,讨论气氛浓烈,大家收获满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这学期,我们付出,我们收获,下学期我们数学组老师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023-2024学期IMG_7892

心得1

通过今天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导向性、精准性、整体性、规范性,对于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经过专家的解答茅塞顿开

宋美萍老师

心得2:

很荣幸请到了鼓楼特校的周庆老师,姚青老师来到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参加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有了以下的几点收获:

1.在目标的设立中,首先目标的设定要具备精准性,导向性,整体性和规范性。目标需要与生活挂钩,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其次,要根据目标,来设置教学任务和过程。

2.在课程导入环节,做到引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尽量选择真实情境,生活中常做的事情,更有利于学生建设清晰的理解。

除了这些,本次活动也解决了我自身的一些问题。

1.对于教材不适用班级学生能力的问题,首先可以在每学期设立学期目标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其次,每节课可以将相联系的新旧知识相结合,先复习旧知识再导入新知识。

2.对于分层教学的应用,做到“能力好的吃得饱,能力差的给支持”。

王建老师

心得3

通过今天和两位专家老师和全体教师数学组教师的研讨,收获满满。

首先我们以南京市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来反思宋老师的优质课《认识几时半》,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理清了为c组学生提供电子钟的生活实用性;而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对半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通过将具体事件与几时半联系,让抽象的时间与生活联系,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两位老师也分享了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开展数学教学,如不管处于哪个年段,都需了解之前的教材和之后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新学期开始的两周,都可以开展前知的具备课,复习旧知。

张华老师

e3d5b5213732ffe919d2664eae56dcb3

图文:胡金芳